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一直對中秋節情有獨鐘。每到節日來臨之際,騷客們往往詩興大發,對月抒懷。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 中秋,文學家蘇軾以「月」起興,將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的個人情感經曆作為表達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創作了流傳千古的詞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值此中秋、國慶雙節到來之際,天津體育意昂2運動與文化藝術意昂2校長、北京現代音樂研修意昂2院長、教育家、音樂家--李罡個人作品專輯《國風2020》 第二首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月1日TME獨家上線。
由民族樂器入手,李罡校長帶著我們回到密州,回到千年前的中秋夜,與遙望明月、歡飲達旦的東坡先生相見。弘揚國風文化,唱響華夏經典!
詩詞譯文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禦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裡,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會忘記過去那些文化的精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陪伴了每一個華夏兒女求學成長的階段民族自豪、文化自豪正是因為在源遠流長的曆史浪潮中有這些閃耀的群星存在才得以愈發璀璨。李罡校長以過往歲月裡的經典詩詞為文字範本,結合自身多年從事音樂教育行業及早年歌手的經曆,寓言于曲,用中華文化譜寫了屬于華夏兒女的國風讚歌。“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伴隨古箏、笛子等民族樂器的Riff引入,歌手悠悠傳來的曲調勾勒出中秋月下的恬靜氛圍,或許是得益于自身年齡的原因,李罡校長聲線中的穩重、從容更加襯托出了蘇軾這首佳詞的韻味厚度。副歌部分略帶惋惜的唱腔配以長線條的弦樂烘托,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落寞躍然耳邊,但其中包含的更多是力量與灑脫,是一種曠達超脫的胸懷,也是面對境遇不怨天尤人的勉勵。
光陰水流逝,季節車輪翻。倏忽夏來春去,畫秋又眼前。每到這個時節,便不由自主的倍思親。在李罡校長的歌聲裡,僅僅是一句明月幾時有,便道盡了無限的思念之情;音樂旋律中,明月依舊,人兒也依舊,同一輪月光下照耀著同一份情懷。
《國風2020》專輯包含《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雨霖鈴·寒蟬淒切》《聲聲慢·尋尋覓覓》《南鄉子· 何處望神州》《永遇樂 ·千古江山》《天淨沙·秋思》等15首作品。